由于Sβ蛋白具有绝大多数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和Schwann细胞的特异性,含量相对稳定,与神经生长发育平行增加,成人血液中相对稳定且含量极低的特点,因此检测其含量升高及其动态变化成为神经系统中多种疾病诊断、病情跟踪及疗效观察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因为常规应用于临床、反映脑损伤的实验室指标较少,Sβ蛋白无疑最有潜在应用价值。
Sβ检测原理
当脑损伤或血脑屏障受损时:脑脊液内Sβ迅速升高,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因此血清Sβ蛋白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标志物。
Sβ临床意义
1.脑卒中致脑损伤的诊断
脑卒中分为两种: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Sβ是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通过检测脑卒中患者的血清Sβ的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脑损伤,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帮助医生评估患者预后并作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2.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评估及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β蛋白浓度在发病24h内即显著升高。发病1周时Sβ蛋白浓度越高的患者,其6个月后神经系统的病症越严重。因此动态监测血清Sβ蛋白水平对预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继发脑缺血损害的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3.颅脑损伤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与预后
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是交通事故、建筑、暴力打击后最常见的合并症。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二位,但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第一,成为儿童和中青年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通过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β的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脑损伤以及严重程度,从而更好地防御及治疗。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很多,包括病*、细菌、结核菌、真菌、螺旋体等,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其中以化脓性脑膜炎、病*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Sβ的水平,诊断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脑损伤,在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5.Sβ蛋白与早产儿脑损伤早期鉴别与疗效评估
我国早产儿出生率8%左右,早产儿WMD(脑白质损伤)发生率8%~26%。检测脑脊液中Sβ蛋白的含量变化,可比目前影像学检查提前判断脑损伤的情况。检测脑损伤早产儿Sβ蛋白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期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干预,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还可以评估预后。
6.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程度鉴别以及疗效评估
目前临床采用MRI、CT等影像学方法作为主要手段进行明确诊断,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Sβ浓度作为补充诊断。在应用Sβ做初次诊断时,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一定的辅助诊断能力。
7.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血清Sβ水平比正常儿童血清中的Sβ的含量明显偏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Sβ的含量也明显增加。所以血清中Sβ水平可作为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特异性标志物。
8.小儿癫痫脑损伤早期敏感指标
癫痫为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的疾患,不同类型癫痫发作后及发作早期与中期神经损伤程度有不同的差异,血清Sβ蛋白可作为癫痫脑损伤早期敏感指标,并判断脑损害严重程度。由于Sβ生物半衰期仅1~2h,故动态观察可用来判断病情演变及预后。
9.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预测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涉及神经营养、免疫和神经损伤的多种蛋白因子浓度。Sβ作为一种精神分裂症活性的生化定量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作为反映精神分裂症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综上所述,监测Sβ蛋白的含量变化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且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科室
适应症
临床应用
儿科
手足口病、脑炎或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
新生儿科
新生儿(早产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
脑损伤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神经内/
外科
脑卒中、脑部肿瘤、颅脑损伤
急诊科
颅内损伤、急性一氧化碳中*、脑卒中、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房颤
脑损伤的早期诊断;
急性一氧化碳中*迟发型脑病的早期诊断
老年科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
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精神病科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癫痫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评估
肿瘤科
脑部肿瘤、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分期、发展、转移评估、治疗监测和预后;
放射治疗致脑损伤的诊断;
脑部肿瘤致脑损伤的诊断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