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出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4个方面探究干细胞移植对脑卒中的修复影响
TUhjnbcbe - 2025/8/13 9:53:00

干细胞技术发展迅猛,为临床医学的各种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随着科研人员对神经系统可塑性和神经再生及干细胞的认识逐渐加深,使干细胞移植干预脑卒中成为可能。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老年等,这些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起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发病后影响的是多个不同的种(系)的神经细胞;加之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认为无增殖能力,无法对损伤的神经细胞进行替代、补充,使得脑卒中一旦患病后症状很难恢复。干细胞具有细胞替代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这两个优势功能有助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

①细胞替代

干细胞可发挥多向分化能力转化为脑部组织所需的各类神经干细胞,根据再生信息的刺激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

②调节细胞因子分泌

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包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NT3)和神经营养素4(NT4)等;降低Nogo-A、MAG、OMgp等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增加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等。

4方面探究干细胞移植对脑卒中的修复影响:

①移植种类

目前应用于脑卒中的干细胞来源于骨髓、脐血、成熟动物脂肪组织或脑组织中,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干细胞等。

②移植时间

从试验结果来看,急性期进行干细胞疗法效果优于慢性期阶段,但慢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后遗症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③移植途径

外周静脉或颈动脉注射干细胞细胞悬液;脑局部损伤病灶注射移植干细胞;从患者脑室或蛛网膜下隙注入干细胞;最新研究,有科研人员通过鼻内给药方式使干细胞到达脑部组。

④移植数量

移植的干细胞数量根据移植途径而定,多数静脉注射按1.0×个/kg作为数量计算基础,次数为1-3次不等,多次移植频率一般为1周1次。

临床案例:科研人员纳入45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受试者在脑卒中症状稳定后开展进行临床试验,其中23例为常规康复组;另外对22例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组,按照全脑血管造影的流程进行,从大脑中动脉部位注入1.5mL2.0×L-1的干细胞液体,并随访12个月,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在移植及随访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12个月后行MRI检查,脑部受损组织范围均缩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试验组移植后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移植前,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性更为显著;肢体运动功能方面,试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性更为显著。

1
查看完整版本: 4个方面探究干细胞移植对脑卒中的修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