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闯有个战友叫魏文帝,此魏文帝并非三国时期的曹魏皇帝曹丕。今年魏文帝在微博、朋友圈等自媒体爆红,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特殊的名字,而是他那双令人心疼的手。
今年国庆期间,某旅组织了首届“三山杯”军事体育运动会,在单杠二练习赛场上,选手们你追我赶,记录不断被刷新。等到魏文帝和另一名选手王付瑞上场时,易江洪已经做到了57个。内行人都知道,单杠二练习卷身上集体力、耐力、技巧于一体,对臂力、腹肌和身体协调性有很高的要求,有的人即使使出吃奶的劲,也做不了几个。
57个的成绩会不会是最终记录?易江洪到底能不能成为最后的冠军?大家把焦点都集中到了最后两名选手身上,要知道,他们两个平时在这个项目上的成绩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
只见他俩来到单杠前纵身一跃,双手稳稳抓住单杠,两臂往上一拉,一个卷腹,二练习做得行云流水、虎虎生威。1个、2个……50个……60个……魏文帝竟然做到了个。而这个时候,他两只手的手掌和手指皮开肉绽,鲜血直流,而他却还打算继续做下去。最后在裁判和带队干部的干预下,魏文帝最终落杠,提前结束比赛进行包扎。
你一定要问最终成绩吗?不好意思,魏文帝个只拿到了亚军,因为对手王付瑞同样拼得很凶,一口气做了个,拿到了最后的冠军。
都说战场无亚军,可全旅官兵偏偏因为这双伤痕累累的手,记住了魏文帝这个坚忍刚强的战士。
2
余闯自幼在少林寺习武。一身的好功夫让见过他表演的人都啧啧称奇:铁头功撞击板砖、撞断木棍、撞碎玻璃瓶……
可头再怎么硬,也硬不过炮弹的药筒。这不,在前阶段的一次实战化演训中,余闯在检查火炮时意外被一枚延时发射的炮弹药筒重重地砸在了脑袋上,就连坦克帽上的钢箍和铁话柄都被撞断了。
颅骨完全崩裂,头部多处粉碎性骨折,蛛网膜下腔多处出血,胸部3根肋骨骨折,并且戳伤了肺部。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玉松为了保住余闯的性命,专门请来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专家张新元一同会诊。
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暂先保守治疗,等病情稳固后再采取进一步治疗。这样,余闯就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第5天时,为了尽快让余闯苏醒,医生决定为他进行微创手术,导流其颅内淤血。
经过七天七夜的抢救,余闯终于醒了过来。由于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陪护人员并不能直接接触余闯。在转往CT室的电梯内,身边战友这样问他: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
你最关心什么?
我最关心能不能报-效-国-家!
作为一名刚刚苏醒的重病号,他没有关心自己的伤情,没有提任何要求,念念不忘的却是能不能报效国家。
炮兵余闯的事一经报道,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
3
巧合的是,魏文帝和余闯,他们两个都是来自一连的兵。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连队,引得战士们人人奋不顾身、一心求胜?
早在十几年前,连队就总结了“三字经”天天念、警示牌天天翻、思想工作天天做、漏洞隐患天天查、安全讲评天天搞“五件宝”的安全经验,迄今为止,连队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连续72年保持无责任事故、无刑事案件,总结的“群众性工作群众做、经常性工作抓经常”的经验闻名全军。
其实,说到底,“五件宝”合起来就是一件宝,那就是安全发展。
有人说,战争是流血的训练,演习是不流血的战争。实际上,真正的实战化训练怎么会避免不流血呢?苛求零伤亡实则是和平积弊。
从“魏文帝的手”和“余闯的头”来看,一连的安全理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什么是真正的安全?只有国家安全了,人民安全了,才是真正的安全。
作为战斗连队,它绝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全,也不是避难就易、避重就轻,更不是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战斗连队就应该是沙场的利剑、胜仗的刀刃、牺牲的前锋。
魏文帝为什么那么拼?他拼的是战斗力,拼的是荣誉,拼的是战士本色。
余闯为什么敢抢险?他抢的是时间,抢的是战机,抢的是军人血性。
所以说,培养更多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塑造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战士才是连队最好的传家宝,也是最值得传承的传家宝。
魏文帝,加油!
余闯,加油!
一连,加油!
来源:八一军号;作者:张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