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墨菲定律”一定不陌生,它通俗的解读是害怕什么来什么,但爱德华A墨菲的原话释义是:任何可能出错的地方都将出错。墨菲定律在生活中的出场率还挺高的,说起它的起源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跟安全带还有一定的关系。
了解墨菲定律必须要知道两个人,约翰保罗斯塔普博士和爱德华A墨菲上尉。今天所介绍的内容只是尽可能地还原当年的真相,有些具体细节已经无从考证。
斯塔普博士在年参加了一项MX-项目试验。这项试验简单来说就是测试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重力,以便*方设计出最安全的弹射系统。也可以理解为把人体加速到一定的速度,看人体能够承受加速度和重力带来的伤害的极限。这些伤害是真实存在的,在加速试验中斯塔普博士出现过视网膜出血、骨折、牙齿脱落、脑震荡等多重危害。而在加速试验中必须要有“约束系统”,约束系统是为了让实验顺利进行,这个系统后来就演变成了“安全带”。
回到这项实验,斯塔普博士要测试人体所承受的重力有多少,就需要利用到精确的传感器,当时墨菲上尉在附近的机场进行另一个项目,他的项目里就设计了新型的传感器,斯塔普教授就跟他借,把墨菲上尉的传感器和斯塔普教授的火箭驱动雪橇装置技术结合。
然而,在测试开始后,墨菲的传感器没有发挥作用,在检查原因的时候,发现是墨菲的助手把传感器的线接反了,然后那句举世闻名的话就出来了,墨菲的原话是“只要有弄错什么的机会,他(助手)一定会弄错的”。这本是一条吐槽,后来变成了整个团队的座右铭,“如果哪里能出问题,它就会出问题”。
后来团队就按着墨菲定律做事,一遍遍地进行“伯努利试验”,把所有可以规避的风险都尽量规避,才能出产可靠性工程。关于《墨菲定律》的起源更加详细的介绍可以去阅读“利维坦”。
所以墨菲定律的作用是提醒人们:人能预知到的风险发生只是概率问题,需要设法去避免;人无法预见到的风险才是真风险。人类就是在不断把不可控风险变成可控因素的过程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