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近几日,一则大学生打游戏3天3医院的新闻很快变成了热点。据报道,在长沙读大学的21岁小伙小谢国庆没有回家,而是在网吧与同学鏖战了几天几夜。第4日凌晨,正在和同学聊游戏的小谢突然没了声音,并开始呕吐,慢慢陷入昏迷状态,同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诊断为“脑卒中”。近年来由于长医院急救的案例不在少数,那么我们在娱乐时应该怎样注意自身的健康,做到娱乐的同时又保证自己的健康。下面是关于脑卒中的一些知识和预防措施。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是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特点: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一、分类及原因:1.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引起、血管畸形、颅内异常血管网症。2.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继发于梗死的出血、肿瘤性出血、血液病引起、淀粉样脑血管病、动脉炎引起、药物引起、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3.脑梗死:卒中最常见类型,占70%-80%;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心源性、动脉源性、其他;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二、正常脑血液循环正常成人脑重约g(约3斤),血流量占每分钟心脏博出血液量的20%,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能量消耗来源于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对缺氧缺血性损害特别敏感。全脑血供中断6秒,就会出现意识丧失,10秒自发脑电活动消失,5分钟最易损的神经元出现不可逆损伤,10-20分钟大脑皮质出现广泛性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因为造成卒中的原因中,脑梗死的比例最大,占70%-80%,因此首先介绍一下脑梗死~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四、根据发生机制的分类:1.脑血栓形成:急性闭塞的脑血管,局部血管本身存在病变继发形成血栓;2.脑栓塞:急性闭塞的脑动脉本身没有病变,而是由栓子阻塞动脉所致;3.血流动力学机制:近端大血管严重狭窄加之血压下降导致局部脑组织低灌注,发生的缺血坏死。前两种占80%-90%,后者占10%-20%。五、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炎(各种感染导致的炎症引起的官腔闭塞)老年人多见。六、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风险最大),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长骨骨折或者手术后(易发生脂肪栓塞),青壮年多见。七、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易导致小动脉和微小动脉的透明变性)。八、脑梗死后的临床表现根据受累的血管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一般多发生于中老年,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部分患者可有前驱症状:肢体麻木、无力等。一般意识清楚,严重时也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症状:突然猝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面舌瘫),偏瘫(对侧整个身体或者部分肢体),截瘫,大小便失禁,失语症,不能识别熟悉面孔(面容失认症),共济失调,舞蹈症,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一过性失明或者永久性失明,如果引起脑干梗死,会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危及生命。九、温馨提示众所周知,卒中是急症,院外无法救治,一旦发医院进行抢救,耽搁的时间越短,抢救成功率越大,预后越好,康复锻炼越容易恢复。高龄,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吸烟都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心脏病患者应尽可能保护心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患者控制好血压,尽可能减少血压波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吸烟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且长期大量吸烟者患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的几率明显升高。因此提倡戒烟。控制好日常饮食,增加蛋白质、蔬菜水果、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脂类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蜗牛医生致力于做原创、有依据的全民健康知识的科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