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伞将老师打成脑震荡,父母的态度和三观, [复制链接]

1#

作者:小学生学习,学习哥

最近在网上看见一条这样的新闻:一名六年级男生在课堂上用雨伞将授课的老师打成了脑震荡。案件近日在法院审理。

庭审中周老师回忆说,小廖上课的时候突然摔倒在地上,当小廖把椅子扶正后,她从讲台前走过去对他说:“你要遵守纪律,你坐下,坐下。”

但小廖没有说话。于是,她用一只手拉起小廖的胳膊,想让他坐回位置。

然而,不可思议的一幕紧接着发生了。

小廖弯腰拾起地上的雨伞就往周老师的头部打了过去,伞柄将周老师的头部、耳朵打出了血。

小廖父亲廖先生表示——

“如果你距离远,他不可能打你,他也不可能打其他同学,他收拾好(东西)了以后,他会自然坐好,这个老师被打的主要原因,是她太靠近我小孩了,就好像你看见那条蛇,你一抓那条蛇被蛇咬,这个是正常的。”

廖先生的辩驳让在场的周老师觉得不可思议。

周老师说,小廖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本身就有暴力倾向,因为之前也有老师遭受过类似的侵害。

某老师反映:“在我当班的那一节课上,我在讲台批评了他一下,下课之后,他就突然间从衣袖里拿出一把刀,刮破我的衣服。”

可见这个孩子是有暴力倾向的,但是他的家长显然不把这种暴力倾向当回事。

真是可笑又可悲的家长!孩子都把老师打成重伤了,也未能醒悟自己为人父母的失职和过错,还在为孩子脱罪。

父母三观不正、是非不辨,不断纵容孩子的小错误,而这种小错误终将酿成大错,孩子走入歧途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成年人,给孩子正确的观念才会让孩子成为正常人。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曾犯过错误,家长或责骂,或纵容,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但如何良好地教育子女却是永恒的问题。

美国一名男童因为欺凌同学,被学校罚不能乘坐校车数天,男童的父亲见状,更加罚儿子在没有校车坐的日子跑步上学,即使下雨亦不例外。

在儿子跑步期间,父亲更会开车跟在儿子背后,以手机直播儿子跑步上学,表明:要像父母一样教导你的子女,不要当自己是朋友,这是现代小孩子需要的。

这位父亲说,自己完全不能容忍儿子欺凌别人,所以要给他一点教训。

又提到由于儿子曾经十分粗鲁地对待别人,所以即使正在下雨,仍然要求儿子跑步。

他说自从儿子开始跑步上学后,行为已经大大改善,更得到老师认同。

当孩子错误的时候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批评——纠错——改正——表扬。

就像这个美国爸爸一样,先让孩子知道欺负同学是不对的,然后通过一种“惩罚”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

如果你发现孩子偷拿家里的钱,你会怎么处理呢?会大声训斥孩子是“小偷”,然后把孩子狠打一顿吗?

曾有家长在后台留言说自己觉得很着急,自己的孩子有偷家里钱的习惯,但是为什么打骂教育孩子之后,毫无效果,孩子反而越偷越多了?

其实,这都是父母错误的处理方式造成的。

朋友发现儿子有一段时间经常偷家里的钱,她发现后并没有大声责骂孩子,而是很冷静地把孩子叫到身边问,最近是不是偷拿家里的钱了。

孩子在她的逼问下说:自己确实偷拿家里的钱了,因为想买学校旁边的小零食,家长觉得不干净老是不给他买。但是同学们都买了,自己觉得很没有面子。

朋友没收了孩子偷走的钱,然后告诉孩子:作为惩罚,要打扫家里卫生一个月。

同时朋友也反思,以前害怕孩子乱花钱,所以就不给他零花钱,现在想想这样也是不对的,孩子长大了也有自己想买的东西。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她和孩子商量,以后的家务活大部分由孩子承担,然后按照打扫的情况给孩子“发工资”。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花钱买东西”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是他们没有经济来源,就会将目光放到家里,想“从家里拿点钱”。

其实孩子心里也会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在拿钱的时候也会经历一番思想斗争。

家长要是简单粗暴把孩子揍一顿、责骂一顿,只会让孩子更加不敢对父母说出自己的需求,造成亲子隔阂。

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因此家长对孩子“偷家里钱”的事情特别看重。

但是若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的行为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纠正,家长担心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所谓教育,其实不是孩子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无疑,要跑到孩子前面,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用自己的三观影响孩子的未来。

孩子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踩到别人,我们是应该说“孩子还小”来掩盖孩子的错误;还是让孩子大大方方对对方说“对不起”呢?

孩子和班里的同学发生争执,我们是毫无原则站在孩子这一边;还是和孩子分析事情,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当孩子犯了生活中常见的小错误,家长的做法决定孩子观念的养成。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该受到惩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处。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是非标准的界限,让孩子明白犯错的代价

我们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远胜于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知识的传授。

它将塑造孩子们未来人生的三观基础,也会塑造人格、品格的形成。

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更藏在父母的处理问题的方式里。

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为人父母一生都在为之钻研的修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