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法医医生等不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一、传统习以为常、粗枝大叶的尸检习惯

我国每年万死亡人口中,仅有不足10万遗体经过系统解剖查明死因。换句话说,我国99%左右死亡人口的死亡原因是通过尸表检验方法出具的。

有研究数据表明,不经过尸体解剖出具的死亡原因,有20%左右是错误的,并导致约1‰左右的刑事案件被遗漏。也就是说,个死亡人口中就约有1例刑事案件由于未经尸体解剖而被忽视或遗漏。

也有研究表明,医院内死亡病人,医生通过病史、尸表检验,其出具的死亡原因也有50%是存在瑕疵的。这些瑕疵数据将直接阻碍医疗诊治水平的持续性发展,此外一些错误或致死性治疗手段将无法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我国大量死亡个体被贴上“猝死”标签简单告终,而猝死背后真实死亡原因往往被忽略。这些尸检中的“坏习惯”,似乎在放任悲剧的重演——他们似乎忽视了,当猝死的原因(死因)被查明时,死者儿女、兄弟姐妹可及时进行猝死预防或医疗干预。

面对上述状况,作为学习过法医学和法学的我,真希望能做些什么。

二、例虚拟解剖报告让我明白了什么

3年前,欧洲8所著名法医学研究所完成了一项举世瞩目的研究。他们共收集了例尸体,并对他们进行了三种尸检方法比较研究。第一种是我们熟悉的手术刀尸体解剖,即用手术刀打开颅腔、胸腔、腹腔的方法。第二种方法,被称为“虚拟解剖”,即使用CT对尸体进行全身扫描,并在电脑上进行数字解剖,即没有手术刀的解剖。第三种方法是,先向尸体动脉、静脉血管系统内注射造影剂,再进行全身CT扫描(这里暂时称为“二代虚拟解剖”)。三种方法在尸体上的检验顺序依次为:虚拟解剖、二代虚拟解剖和手术刀解剖。

这项研究是严肃而艰巨的。仅具尸体检验数据的收集过程便耗时3年半,而数据分析到论文发表又经历了2年多。尽管如此,所收集的尸体死亡类型是相对全面系统的,全面覆盖了疾病死亡、凶杀、交通事故、高坠等等。

这项研究结果具有颠覆性,被称为死因诊断金标准的手术解剖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刀解剖仅可以采集到全部尸体信息的60%,虚拟解剖却可以收集到76%,而二代虚拟解剖收集到的信息高达90%。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金标准,有的只是更好的标准,尸体解剖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是如此。

三、1例水中尸体虚拟解剖检验结果的沉思

1例水中尸体虚拟解剖检验结果让我陷入沉思。这是1例70岁瘦弱男性尸体,从水中打捞上来。经过详细系统的尸表检查未发现明显损伤,*物学检查也排除了常见中*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见图1)。

图1.水中尸体尸表检验(配图,图片属于原作者)

对尸体做了全身CT扫描,虚拟解剖初步读片结果令人意外。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溺死案例,虚拟解剖未发现溺死特征:鼻旁窦没有溺液,没有发现溺死肺(溺死肺I型、II型、III型等都不符合),气管、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也都未见到液体、蕈样泡沫、泥沙等(典型溺死见图2)。初看没有发现什么有利于溺死判断的证据,当然我们不能就此排除干性溺死的可能。

图2.典型溺死(配图,图片属于原作者)

全面细致影像观察后,首先在尸体脑中发现了有价值的证据。脑表面存在条索状高密度影,这是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见图3)。在此时,对于有一定想象力的人都能联想到这样的画面,死者当时可能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死者路过河边时,出现了急性脑出血,最终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由于脑血管意外,死者跌入了河水里。这种解释是比较完美的,在现实法医实践中也是常见的。

图3.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配图,图片属于原作者)

但事情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快又从尸体CT影像中发现了其他有价值的证据。尸体心包内有大量液体,液体呈现上低下高分层密度影,影像整体密度与血管相似(见图4)。通过影像可以明确,尸体心包内蓄积了大量血液。同时可以看到心脏呈现平坦征,左侧第6肋骨折。影像片瞬间引起了所有人注意,这并不是什么心包填塞(典型心包填塞见图5),而是由于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引起的心脏破裂(见图4)。

图4.胸外按压后典型胸部影像(配图,图片属于原作者)

图5.心包填塞死亡胸部影像(配图,图片属于原作者)

为什么存在胸外按压?为什么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死者生前到底经历了什么?

现在已有足够怀疑和证据,官方做出尸体解剖和尸体血管造影的决定,重点查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来源和性质。尸体脑血管造影很快确定了出血源为颈内动脉大脑部(图6)。尸体解剖也很快明确了出血的性质,出血口血管及其脑组织未发现病理学基础,血管破裂口符合外伤性(图7)——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图6.尸体脑血管造影确定颈内动脉大脑部出血(配图,图片属于原作者)

图7.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血管破裂口(配图,图片属于原作者)

案件很快得到侦破,事实也即将揭晓。父亲(死者)与儿子发生争执,儿子用手掌抽打父亲头面部,父亲发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儿子因恐慌,进行胸外按压急救,但未成功。儿子怕事情败露,将父亲抛至附近河水中。

本例检验结果使我陷入沉思。首先,将尸表检验作为罪与非罪的常用方法,事实上并不可靠。其次,虚拟解剖的确应该作为尸体检验的新常态,它至少应作为继尸表检验、病例信息、现场勘查、外部侦查之后的第五大基本信息来源,以便将刑事案件更好地暴露到法的视线。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