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在年山东省脑卒中大会暨山东省脑卒中防治工作总结会中,被授予“山东省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并荣获“卒中中心建设先进单位”。医院已成为集脑卒中预防、抢救、治疗、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卒中防治中心,是医院卒中中心质量建设的又一次质的提升,中心将继续为城阳区乃至周边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医院高度重视急性脑卒中的救治工作,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医院按照卒中中心创建的标准和要求,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基础,打造了一支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介入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的“脑卒中救治MDT诊疗团队”。创建卒中中心,为生命抢出“绿色通道”
“着急了?你刚住进来三天,别着急,两个月你这已经是第二次入院了,观察病情确实稳定了再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一位患者正向科室主任杨延芳询问自己何时能出院。面对这位才30多岁就因脑血栓两度入院的患者,杨延芳耐心安抚着。
杨延芳介绍,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为能尽快在时间窗内给予患者有效的溶栓治疗、最大限度减轻脑卒中后遗症,多年来,神经内科医师团队坚持外出学习、内部交流,积极开展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创建的卒中中心,在卒中患者来院后第一时间实现多学科协同联合,通过卒中绿色通道快速完成卒中患者的救治。医院是青岛市卒中急救溶栓地图成员单位,被纳入青岛市溶栓地图首版,2.0版,3.0版,也是目前城医院,每年完成静脉溶栓约70例。卒中患者从进院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0分钟,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规定的60分钟。多形式多方位宣教,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杨延芳介绍,脑卒中防治要从患者初筛、预防、用药、手术、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指导,才能够有效控制脑卒中发生和复发。“我昨天坐门诊,一天就收治了四名脑血栓患者,而且这4名患者都不是首次发病来就医的。”杨延芳说,她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余年,发现很多人对卒中疾病并不了解,在出现一些轻微症状时总觉得没事,一拖再拖反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尤其是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越早进行溶栓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也就能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残疾及挽救一个家庭。为此,神经内科将健康宣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入院后医患之间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外,科室还会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在示教室内进行健康宣讲,提高患者卒中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同时,医师们还会定期走进基层,在社区、企业、广场等为市民开展公益健康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科普脑卒中知识,让更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学会脑卒中防治知识,降低卒中致死率致残率。近年来,医院卒中中心在脑卒中的早期诊疗、二级预防、防治与康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完善卒中中心各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介入科和检验科)间的工作流程,优化卒中的管理流程,完善急性卒中的院内和院外救治网络;在神经内科门诊专门设有卒中筛查门诊和脑血管筛查门诊,及时筛查卒中的随访和高危人群;卒中中心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到社区宣传卒中防治知识,对高危人群进行及早干预。医院卒中中心能熟练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支架取栓、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脑动脉瘤栓塞术等技术随后将逐步开展。
脑卒中
······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脑卒中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脑卒中识别
······
如何识别脑卒中呢?脑卒中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不灵、行走不稳、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中风”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1”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脑卒中救治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卒中急救地图”APP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