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是ldquo拆弹行家 [复制链接]

1#

近日我科连续实施了三台脑动脉瘤手术,分别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夹闭为患者拆除了脑内“定时炸弹”。

病例1患者:魏某,女性75岁,以突发意识不清伴频繁呕吐1小时为诉入院,入院时患者处于中度昏迷,肢体无自主活动,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行CT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由于病人病情危重,出血量大,简院长与团队成员经过讨论后决定选择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经过家属同意急诊进行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肢体活动较前好转。

病例2患者武某,男性51岁,因外伤入住神经外科,入院时行头颅CT发现颅内血管未破裂动脉瘤,突然发现自己颅内有一“定时炸弹”,病人、家属很紧张,简院长立即与家属沟通,介入组郭立岭大夫积极术前准备,术中发现,瘤子很复杂,在支架辅助下行动脉瘤栓塞,术后造影血管通畅,分支血管通畅,麻醉清醒患者无任何异常。

病例3患者李某,男性63岁,以发现意识不清6小时为诉入院,随后频繁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偏瘫。外院头颅CT检查发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为进一步诊治家属联系我院救护车急诊送入我院神经外科,入院行CTA示颅内多发动脉瘤,急诊进入手术室,行开颅多发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意识转清,目前恢复良好。

发现脑动脉瘤怎么办:开颅手术还是介入栓塞?

据神经外科简国庆副院长介绍脑动脉治疗的目的是将动脉瘤隔绝在正常脑循环之外,其治疗方法目前有两种: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和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术)。图1是两种治疗方法的示意图。

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将很细的管子放到动脉瘤内,往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从而闭塞动脉瘤,达到治疗效果。血管内治疗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不需要打开颅腔、康复快、且可同时治疗左右不同部位的多个动脉瘤。但缺点是花费较大,复发率相对较高,并且对某些需要放置支架辅助栓塞的患者,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

图1:两种治疗方法示意图.

开颅手术:在脑组织之间的自然间隙分离脑组织,从血管外暴露动脉瘤,用一种特制的夹子夹闭瘤颈(动脉瘤泡和脑血管连接的部位),这样脑血管中的血流就不会再进入动脉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历史悠久,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疗效也在不断的进步。优点是如果动脉瘤夹闭完全,则复发率很低,对于合并有颅内较大血肿的患者也很合适,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可以进行血肿清除。缺点是需要打开颅腔,创伤相对较大,对开刀医生的要求也较高。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选择时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动脉瘤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患者年龄和身体一般情况、患者及家属的经济状况等。

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来源:神经外科作者:郭佳宝图片:郭佳宝

本期编辑:周艺虹

责任编辑:胡新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