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术语
1、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cerebralvasoconstrictionsyndrome,RCVS),又称为Call-Fleming综合征
2、其特征性改变包括
A:可逆性,多灶性脑动脉血管收缩
B:严重头痛±局部神经功能损害
影像
1、急性/反复发作的头痛,DSA检查显示为脑血管炎
2、DSA=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敏感性%)
A:累及大血管和中等大小血管
B:弥漫性、多灶性、节段性狭窄
C:有时表现为“串珠样”改变或“香肠样”改变
3、CT平扫检查一般为阴性
皮质或蛛网膜下腔小范围出血(20%)±脑实质出血
4、CTA/MRA:一些细小病变可能表现为阴性(10%)
90%病例表现为弥漫性节段性动脉收缩
5、经颅多普勒:MCA、ICA、ACA动脉血流速增高
病理学
1、一过性脑血管紧张读调节紊乱→血管收缩→脑缺血、卒中、死亡
2、自发性(约占1/3)或继发于
A:产后
B:某些血管活性药物
3、可能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有关
临床问题
1、症状:重度、急性“闪电样”头痛
A:通常反复发作(95%)
B:脑缺血/卒中(视觉障碍、失语、轻偏瘫)
2、治疗: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血管扩张性药物(即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痉挛
术语
1、颅内动脉可逆性狭窄
2、常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3、血管破裂会导致
A:血管平滑肌收缩
B:血管壁组织学改变
影像
1、一般特征(CTA/MRA/DSA)
A:典型病例余SAH发生后的4-14天内出现
B:相对较长的节段性狭窄,血管壁光滑
C:可以看到血管腔的不规则波浪状改变
D:累及多跟动脉,通常>1根动脉
2、CT灌注
A:达峰时间延长,平均通过时间延长
B:低灌注区的血流量降低
3、经颅多普勒显示平均流速升高
主要鉴别诊断
1、非SAH所致的血管痉挛
A:脑膜炎
B:急性高血压脑病(PRES)
C: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D:偏头痛
2、血管炎
3、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问题
1、迟发性脑缺血性神经损害
典型病例于SAH后大约1周发生
2、治疗
A:“三H”治疗以预防或治疗SAH后血管痉挛
——诱导性高血压(Hypertension)
——高血容量(Hypervolemin)
——血液稀释(Hemodilution)
3、血管内治疗(药物或球囊血管扩张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