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中心(放射科)在引进第三代ForceCT后,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的判断、辅助治疗以及术后的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期判断
医院的卒中中心初步诊断后,医生开具CT检查单,到达检查机房,优先进行检查。第三代ForceCT利用特有的大螺距和迭代技术可以快速完成头颅CT平扫,并且马上重建出清晰的影像。在现场的医生可以及时对影像做出判断,是急性脑梗死还是脑出血,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左图:脑梗死
右图:脑出血
辅助治疗
医生通过影像判断出患者是急性脑梗死后,患者可以不用离开检查床,在ForceCT上可以立刻进行全脑灌注+CTA一站式检查,该检查结合ForceCT搭载的全新Vectron球管、Stellar光子探测器,可将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由原先的5mSv降至1mSv(低剂量检查使得该项目成功运用于临床),其一次灌注扫描时间覆盖达45秒,可连续获得由动脉至静脉的图像。另外在全脑灌注检查同时还可获得与常规CTA相媲美的脑血管图像,也就是说仅一次注射造影剂便可提供了脑血管形态学和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利于提高临床对患者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术后评估
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手术后,造影剂会外渗到脑组织及蛛网膜下腔,形成高密度病灶;而且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高灌注导致的颅内出血,由此造成造影剂外渗导致的高密度灶与介入治疗后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的高密度病灶难以区分。在ForceCT上进行头颅双能量CT虚拟平扫,再结合SiemensSyngo后处理工作站就能够准确、快速的区分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和碘造影剂外渗。有了这些及时、有效的影像,对患者术后评估治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患者男,53岁左侧脑梗死溶栓术后
1A.融合图像示左侧侧脑室旁块状密度增高影。
1B.碘图示相同位置密度稍高影。
1C.去碘后VNC图像示相应位置仍存在高密度病灶。
1D.随访CT图像示左侧侧脑室旁块状密度增高影仍存在,证实为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发现到治疗,时间就是生命,第三代ForceCT利用“快”的特点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明确诊断,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检查利器。
END
文字:叶妙清
排版:刘旦
审核:夏水伟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