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年第14期
对诊断明确、定位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积极的手术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1]。但既往研究发现,26%的患者在术后随访中仍持续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以致怀疑是否病灶节段确认有误,尤其是多节段病理性改变者[2]。Siivola等[3]和Anderberg等[4]的两项关于颈神经根与引起的疼痛皮区分布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病例均不呈现典型皮区症状,两项研究的相关性分别为24%和50%。因此,在诊断多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时,MR检查结果、神经学查体和皮区痛觉分布对病变神经根定位并非十分可靠[5,6]。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通道显微镜和椎间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定位错误也是引起颈椎手术效果不良甚至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7]。上述原因均使得对责任神经根的精确定位变得尤为重要。
颈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nerverootblock,SNRB)是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查体后在影像设备的辅助引导下,对高度怀疑的病变神经根进行阻滞以确定责任神经根的一种微创技术,且因其导致咽、食管结构损伤的风险较低,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技术[8]。既往关于颈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的临床研究主要是将其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之一。其最初多为麻醉科或放射科医生所用,主要用于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的责任节段定位或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式。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发展,颈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已成为针对病变神经根精准定位的有效辅助方法,越来越受到微创脊柱外科医生的青睐,但目前尚未见文献详细报道[9]。
针对目前对不同穿刺入路要点及区别、影响严重并发症的各种因素等尚无文献进行梳理的情况,因此我们对颈椎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不同穿刺技术、影响严重并发症的各种因素等临床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