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家属为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来源:医院)
信网11月18日讯(通讯员谢锟记者赵彦阅)“叮铃叮铃……”这是年11月的一个平凡的工作日,医院新生儿科的门铃如往常一样响了起来,门外站着一对夫妇还有一个老人,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开门的张女士下意识的说道,“你们是去儿科的吧?我们这是新生儿科,你还得再上一层才是大孩子病区。”没想到家属竟然说:“我们不是去儿科的,我们就是来找你们的,是来特意感谢你们的。”看到张女士一脸茫然地样子,家属这才详细的解释了起来。
原来,这个孩子是年在医院出生的一个早产儿。当时妈妈孕周只有29周,出生时体重才1.1kg,在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1个多月。现在孩子生长发育已经跟同龄儿相当了,这次特意来当面向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道谢并赠送一面锦旗。
当孩子的母亲说起孩子住院时的名字时,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产妇因为孕7个月阴道流血来诊,在产科门诊检查发现产妇有胎盘早剥,剥离面达2/3,伴有胎心降低,提示胎儿已经出现了宫内缺氧的情况,形势非常紧急,立即给予剖宫产手术。
孩子分娩后处于严重宫内缺氧的延续状态,皮肤是苍白的,刺激也没有反应,没有自主呼吸,心率只有30多次/分。在手术室里经过新生儿科人员的抢救后,孩子终于有了一点点呼吸,心率也开始慢慢回升,随后马上转入新生儿科继续治疗。当时,孩子出生体重只有1.1kg,甚至一张A4纸都能把他包起来,面对着体重这么小的孩子,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精心的维持着孩子的各项生命指标。
慢慢的,患儿从最初全身插满了各种管路,到可以一滴一滴的喝奶,吸吮和吞咽……看到孩子逐渐有了反应,当瘦弱的小手能够握住查房医生的手指时,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油然而生。最终,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陪伴下,小家伙的情况一天天的好转起来,撤离呼吸机,能够自己呼吸,经口吸吮奶量越来越多,体重开始稳步增长,各项检查结果也都恢复正常水平,小家伙顽强的坚持了下来。
孩子的母亲开心的说,孩子现在已经2岁了,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查体,各项生长发育水平已经跟正常孩子一样,是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给了孩子一次重生的机会,让他们家庭有了现在的圆满。
其实,近年来这样的事情对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围产医学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龄高危孕产妇追求着二孩甚至三孩的梦想,新生儿科全体医护团队不断学习、努力增强自己的救治能力和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水平,护佑新生、与爱童行,为全市宝宝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医院新生儿专业病区成立于年11月,并于年底完成升级改造,现为平度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其内部设置普通新生儿监护病区和感染隔离监护病区,共设有固定床位18张,每床配备多功能暖箱、多功能吊塔(氧气、吸引、电源装置等)、心电监护仪、微量泵输液仪。并配备有创/无创呼吸机3台,另有无创呼吸机2台。以及血气分析仪、蓝光治疗箱/灯/毯、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等多种先进新生儿治疗设备。
目前科室熟练开展有创/无创呼吸支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溶血病检查、PS应用等多项技术,所有人员均能够独立完成气管插管、新生儿复苏、腰椎穿刺等复杂操作,另外还同兄弟科室开展胸腔闭式引流、腹腔诊断性穿刺、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床旁消化道造影检查等多项技术。
现已成功救治多例28周早产儿,最低患儿出生体重仅g,均预后良好且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科室年均救治重度出生窒息、大量肺出血、严重的胎粪吸入性肺炎、气胸、新生儿败血症等多种危重症病例30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