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8岁法医把遗体留给母校学这个专业,最后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前几天,有一条抖音让甄女士看完后不争气的哭了。

网友说,她的93岁爷爷的医生“再就业”了,他的新职业是一名“大体老师”。

生前,这位爷爷说:“宁愿医学生在我身上划上千刀万刀,也不愿在患者身上划错一刀。”

7月15日,同样有一位老人成为了一名“无语良师”。

他叫做周雪良,是一位98岁的老法医。

在周雪良的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法医界的“福尔摩斯”、是我国著名法医病理学家、更是一位坚持给老伴儿做了几十年饭的“三好男人”。

年,23岁的周雪良考入了江苏医学院,成为了第一届法医专业毕业生。当时,周雪良原本是想做一名医生的,但在毕业后学校却让他留校做了一名法医学助教。

周雪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着“学医就是想给活人看病,结果怎么变成了整天看死人?”

可眼看着自己的同学打报告申请调离岗位被不停的驳回,周雪良只能妥协了。

相对于给活人看病,法医是个又苦又累的活儿,因为周雪良需要解剖的是一具又一具或肿胀不堪或高度腐烂的尸体。

“有的时候现场环境有限,只能把尸体从棺材里面弄出来,放在棺材盖子上,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解剖。”

“有的大脑需要做切片处理,但人脑就好像新鲜豆腐,无法下刀,所以需要用10%的甲醛溶液浸泡使其变硬,变成“豆腐干”再切。”

就是这样的解剖他每次都要持续三个小时以上,每做完一次都是对周雪良身体和精神的巨大考验。

年,周雪良赶赴新疆进行支援,这一去就是26年。

年,当周雪良听说自己的母校匮乏人才的时候,他心急如焚,决绝的向组织写了17份申请书,并以借调的名义赶到母校任教。

作为老师,周雪良自选课题,自掏腰包做实验买材料,凡是亲力亲为的带着学生一起干,可让学生们没想到的是,论文发表后老师的署名竟然是在最后。

而作为一名法医专家,周雪良一生碰到过无数个棘手的案件。

年,小学教师黄静在与男友相处一晚后,死于自己的宿舍。在人们发现的时候,黄静是裸体躺在床上,身上还有部分伤痕。

当时,关于死亡鉴定,诸多法律专家也是难有定论。

最初法院将黄静的死因判定为心脏疾病导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这意味着黄静属于正常死亡,而男友将不用负任何责任。

但黄静的母亲认为,女儿的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男方企图强奸黄静未遂。第二阶段男方采取骑跨胸腹部的特殊性行为导致女儿窒息而死应属谋杀。

最后,周雪良参与了这件轰动全国的案件,他说,“我们发现死者膝盖后部的腘窝等不易被触碰的地方都有出血,经过多方勘察,最终判定结果为:黄静在潜在病理改变的基础下,因姜俊武(男方)采用较特殊的方式进行性活动促发死亡,男方负担50%的民事责任。”

还有一年,在河南有两名男子酒后打闹,其中一人用酒瓶砸中另外一人头部,导致此人当场死亡。当地公安机关的检测结果是:死者脑部血管畸形。

周雪良说,如果是按照这个检测结果,那么嫌疑人就没有刑事责任了。

因为家属存疑,周雪良进行法检,最终的结论是:死者系大脑表面蛛网膜下广泛出血致死,并非脑血管畸形。

周雪良说,他做的工作常常是‘扭转乾坤’的活儿,所以他经常会在半夜接到骚扰和威胁电话。

有的人为了让周雪良放水,甚至还使用“糖衣炮弹”,有一次家属问到了周雪良家的地址,直接把东西送到了家里。

周雪良说:“我说请你拿走,你要是这个样子,我不办这个案子。”

周雪良的老伴说,“他这个人,倔得很,别人请他吃饭,他总是会偷偷跑回家。更不用说别人给的小利小惠了,他是绝对不会收的,知道了也会坚持还回去。”

周雪良则特别自豪的说:“我可以摸着自己的良心说,几十年的工作中,没有受过一次贿,没有拿过一次不该拿的钱。”

这一点,所有人都是相信的。

因为眼前的这位泰斗级的法医教授,直到96岁那年还坚持着坐公交车上下班。

“我在学校吃饭不要钱,相当于每天学校赏我一个盒饭。而且公交车出行很方便的,我自己可以去,就不用麻烦别人了。”

年,周雪良在看有关遗体捐献的相关资料时偶然发现在医学院校捐赠的人数寥寥无几。

“遗体捐献,在医学院校没有普及,捐献遗体的人数甚至为零,当时我就觉得,我要做那个第一个,我要把遗体捐献给这个学校。”

那一年,75岁的周雪良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愿意在身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校。

他说,“我学的是这个专业,最后也要奉献给这个专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

年7月15日,一生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周雪良永远的留在了南京医科大学。

他的一生,跨越生死、追求真相,永远熠熠生辉。

年1月1日,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器官。亲属间活体器官和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成为供体器官主要来源。一年间,中国有人在去世时捐献器官。

可同时,我国每年有万人进行肾透析,30万人死于肝功能衰竭,20万人死于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

这万人中,约30万人具有移植适应症,可以通过手术来挽救生命,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许多患者因等不到供体抱憾而终。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器官捐献或遗体捐献。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