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洪武时期瓷器釉里红瓷器 [复制链接]

1#

洪武时期瓷器—釉里红瓷器


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明显多于青花瓷器,尽管釉里红的烧造技术仍未完全成熟,呈色有的不太稳定,多较淡或偏灰,个别器物有晕散或发暗黑色的现象,釉面上往往还有开片,但基本上与元代釉里红的色泽接近。在烧制工艺上


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明显多于青花瓷器,尽管釉里红的烧造技术仍未完全成熟,呈色有的不太稳定,多较淡或偏灰,个别器物有晕散或发暗黑色的现象,釉面上往往还有开片,但基本上与元代釉里红的色泽接近。在烧制工艺上也比元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元代无法克服釉里红晕散飞红的现象,所以大多先在胚胎上刻好图案,然后再用釉里红填绘纹样留出白地,故而直接用釉里红绘画的并不多见。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纹样已不在借助刻划花而直接用釉里红绘画,图案大多用线条表明。这表明洪武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已有明显的进步,已经能够成功地控制烧制过程中釉里红的飞红晕散现象。


洪武釉里红的纹饰题材基本上与青花一样,构图繁复的缠枝花、折枝花、缠枝莲花、扁菊花以及松、竹、梅、庭园芭蕉、飞凤、人物故事图等均有所见。


洪武釉里红瓷器的制作工艺与同时期的青花瓷器完全相同,除执壶、玉壶春瓶及直接20厘米左右的墩式碗等器物底部施釉外,其余大盘多涩胎无釉,烧成后氧化呈现红色,圈足端大多采用平削工艺而成。


明洪武 釉里红菊花纹菱口大盘


鉴赏要点:此收藏品盘折沿菱花口,浅腹,浅圈足,足墙外敛内敞,整个造型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盘口径近46厘米,虽具有元代瓷器造型硕大雄健的遗风,但已于浑厚中透露出秀美飘逸的气息。器身纹样以釉里红绘成,主题纹饰为菊花纹。釉质肥腴,白中微闪青灰,釉里红呈色红中偏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