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出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完成该院首例静脉窦血栓
TUhjnbcbe - 2024/8/11 19:37:00

日前,医院(以下简称“区二院”)神经医学科为一名29岁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男性患者完成机械取栓术,成功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术后,该患者恢复良好。据了解,这是该院完成的首例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术。


  据了解,该患者在入院前3天无诱因出现反复头痛并逐渐加重,疼痛位置为右侧头枕部,于是到区二院急诊就诊,头颅CT结果显示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入院后,医院为患者急诊行头颅CTA检查后考虑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建议DSA进一步检查。经过多方会诊评估,医生决定为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机械取栓术。

医生为患者行静脉医院供图


  区二院神经医学科主任巨清表示,手术中,他们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静脉,穿刺成功后利用置换导丝置入“8F鞘管”。通过支架机械取栓配合大管径导管不断抽吸,终于将横窦、乙状窦打通。术后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24小时,该患者头痛消失。术后即刻复查颅脑CT提示:双侧横窦、乙状窦、直窦及小脑蚓部条片状高密度影已消失。


  巨清主任表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具潜在致命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清除血栓堵塞是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他介绍,抗凝治疗为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抗凝治疗并非对所有CVST患者有效,目前血管内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抗凝治疗后临床症状恶化患者,尤其是有广泛血栓形成或抗凝禁忌患者。面对重型CVST,应及时实施静脉窦再通,防止疾病进展,而单纯抗凝治疗可能难以实现良好预后。机械性取栓术对抗凝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是一种可能的补救方法。

文:番禺融媒体记者陈晓

1
查看完整版本: 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完成该院首例静脉窦血栓